本报讯 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之后,引发了全国各地文旅的流量接力。继第一批游学的11名“广西小砂糖橘”萌娃返程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纷纷开启哈尔滨之旅。
1月7日,10位四川小朋友身着熊猫衣服、戴着熊猫眼镜抵达哈尔滨,这些“四川小熊猫”受到了热情接待,网友纷纷催促四川文旅“回礼”。
于是鱼子酱就来了。
1月12日,四川回赠哈尔滨市文广旅游局的5大箱1200罐四川鱼子酱已到达哈尔滨,却引发了全网热议——四川居然生产鱼子酱?
鱼子酱特指鲟鱼卵,以前主要是通过捕捞野生鲟鱼,加工制作鱼子酱,但后来野生鲟鱼资源迅速减少,全球各主要鱼子酱消费国相继立法禁止野生鱼子酱贸易,野生鱼子酱退出市场。
人工养殖鲟鱼并获得鱼子酱由此开始成为一种产业,并在中国发展壮大。
从2006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向海外出口鱼子酱,并很快成为全球鱼子酱生产大国,目前提供了全球超过60%的鱼子酱。
在这其中,来自四川的一家企业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鱼子酱企业(2022年市场份额约12%),排在第一的是一家来自浙江的中国企业。
随着鱼子酱这种被视为来自欧美的顶级食材在中国实现大规模生产,中国的相关行业正在向国际高端市场迈进。
在中国鱼子酱产业崛起过程中,消费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没有被大规模养殖之前,鱼子酱与鹅肝和松露被称为“西餐三大顶级食材”,价格高昂,属于食材中的奢侈品,其价格最贵据称一勺就能达到20万元,但现在价格最低已经到了百元级别。
但到目前为止,鱼子酱的主要市场依然在国外。
而且由于人工养殖的鲟鱼其实需要较高技术门槛,且生产周期长(一条鲟鱼从幼苗到产卵的时间需要8到12年),中国企业的鱼子酱产品目前在全球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另外在最近几年,国内市场对于鱼子酱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随着这次四川赠送哈尔滨的鱼子酱名声大噪,预计会有更多人尝鲜这种西餐顶级食材。
与四川鱼子酱类似的,还有来自新疆的“海鲜”。
2023年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2023年第三批特质农品公示名单,全国共计72个产品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并予以公示。新疆尼勒克县天蕴三文鱼成功入选。
这不是新疆三文鱼第一次引发关注。
实际上在去年9月份,包括三文鱼在内的“新疆海鲜”,就已经在网上火了一把。
三文鱼泛指肌肉呈红色的大型冷水溯河洄游性鱼类,包括大西洋鲑鱼、太平洋鲑鱼(大马哈鱼)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挪威三文鱼”都比较知名。
但现在远离海洋的新疆,也开始大量出产三文鱼。
除了三文鱼之外,新疆的南美对虾、大螃蟹等,都迎来大丰收,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还出口到海外,比如俄罗斯,甚至是东南亚等地。
新疆之所以能大批量生产海鲜,跟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出产三文鱼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因为具有来自天山的冰川雪水,因此具有丰富的冷水资源。
这种冷水资源,正好能够为三文鱼这种冷水鱼提供绝佳生长条件。
从四川鱼子酱,到新疆三文鱼和南美对虾等,中国正在通过特色养殖,推进现代农业,并由此实现乡村振兴在内的国家战略。
(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