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简称“《规程》”)发布,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将成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检测标准,《规程》不仅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也将适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包含增程式)汽车。
新规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对动力蓄电池安全、驱动电机安全、电控系统安全以及电气安全等关键项目的检测。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成为必检项目,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以及用电安全等安全特性也将进行调整检测,适用于在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运行安全性能检验。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业内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起火、失控等事故以及运行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强化安全检验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新检测标准的实施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监管和服务的支撑,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规程》的新变化:
电池充电温度成必检项
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新增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以往的年检标准并不能有效检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运行工况。
根据现行的汽车年检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对包含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载客汽车年检,主要检验内容包含了车辆外观、安全装置、底盘和制动等部分。对于传统燃油车,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能够安全上路行驶;但对于新能源车辆,影响车辆安全核心的三电系统并未得到有效排查。
按照新《规程》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将成为必检项目。对于营运新能源汽车而言,充电和放电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和电压都将成为检测项目。
在以往新能源汽车事故中,“热失控”往往是车辆自燃的主要原因。其中,充电期间的动力电池“热失控”尤为频发。这是由于车辆电池管理系统(BMS)不够精准,导致车辆在充电过程中引发“过充”,进而可能引发车辆电池发生热失控而导致。
在《规程》中,对于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车型,明确要求充电最高温度分别不超过65℃和60℃。该温度限值符合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合理区间,也远低于电池系统“热失控”的临界温度。
此外,可选检验项目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温度不得超过175℃、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的温度不得超过95℃。这对于车主了解车辆健康状况,引导车检企业储备相关检验设备,降低车辆自燃风险有重要意义。
推动新能源汽车保价合理化
二手车残值估价将有据可循
近年来,许多新能源汽车车主反映,新能源车保费不仅高于传统燃油车,甚至在没有出险的情况下也出现大幅上涨。甚至许多车型因车企经营困难,零配件价格高涨,出现了保险公司拒保商业险的情形。
在车主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存在保费价格高、续保难等问题时,多家保险公司在自家财报中透露新能源车险业务亏损严重。许多保险行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年检对三电系统的故障排查不到位,可能导致新能源车赔付率上升。此外,风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双边都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多家保险公司也曾呼吁,对存量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执行定期年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还曾在2023年9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保险事故动力蓄电池查勘检测评估指南》标准,希望在行业领域建立有关新能源汽车风险评估的有效机制。
在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中,各家车企都开始逐步建立新能源车险保费风险因子和计价模型构建,但由于新能源车型更新迭代快、发展时间短,许多险企缺乏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数据。在《规程》实施后,对于海量车型和不同使用场景的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都将进行完善的检测和故障数据收集。相关数据将成为险企车险计价模型中的一部分,对于具体车型和不同使用场景的车辆保费报价将更加趋向合理。险企也将收获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合理收益。
END
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红星新闻
编辑:王宇豪
排版:王宇豪
审核: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