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近现代历史是一座文学创作的富矿,那些或纷扬或沉积在哈尔滨老时光里的陈年旧事,经作家们的文字点绘和艺术建构,幻化为文质俱佳的文学精品。近日阅罢作家吕占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野玫瑰》,深感这是一部征事于史、研理于籍的历史小说,是一种楔入哈尔滨历史的宏大“红色叙事”。
《野玫瑰》,吕占明 著,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英国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在《小说机杼》一书中指出:“作家只有如实地描绘历史,才能真切地反映现实”。《野玫瑰》的主要故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后的哈尔滨,故事以全视野视角打开,以全息方法推演,打破空间、时间、人物、情节等因素的拘囿与框限,为读者提供广泛、多维、活络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信息,可以说,作品是从历史事件沉寂黯然的边缘出发,重新想象和艺术再现已逝的历史现场。彼时的哈尔滨处在日伪集中占领和严密控制之下,暗潮涌动、谍影重重、危机四伏,作品围绕地下党组织工运和学运、支援抗联战士、获取日军情报、营救抗日志士等,追忆和书写了与日伪势力发生的一系列生死角逐的重大事件。巴赫金在《长篇小说的话语》一书中曾经说:“在长篇小说中,整个世界和整个生活是在整个时代的整体切面上展开的。”所有牵涉长篇历史小说《野玫瑰》中身份各异的各色人物,他们或慷慨悲壮或艰辛多舛或萎缩下贱的命运,成为时代飘摇动荡真实写照的最佳注脚,熟稔党史、了然军史、掌握哈尔滨地方史、通晓东北抗联史的吕占明,以一种执念、责任和担当,通过文学作品中对哈尔滨20世纪40年代谍战史进行了详尽复盘与周密还原,其笔下哈尔滨的地下抗战史,既是整个时代洪流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巨变的见证。尤其是作品幽深的叙述脉络和恢弘的历史视野,是作者价值观、历史观和审美观的具体呈现。
作为一个民族最璀璨的精神标识,英雄是一个国家最恒久的价值坐标。孤悬敌后、殊死抗战的哈尔滨地下党的骨干精英,他们的风骨血性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坚贞精神,而且表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如磐信念,而这种坚贞精神和如磐信念在抗日志士吕佰仁身上得到充分彰显。《野玫瑰》男一号主人公吕佰仁,是一个智勇双全、坚毅果敢的地下组织者和斗争指挥者,也是联结小说中我党地下组织主要成员的核心人物。作为整部小说的统摄性人物,最能体现吕佰仁形象张力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个体身份来讲,吕佰仁是一个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同胞;二是从社会角色和组织分工而言,吕佰仁是哈尔滨地下党的卓越领导者和东北抗联的优秀战士。以吕佰仁的人生行踪和精神历程为主要线索,既能呈现出彼时哈尔滨身处乱世中的驳杂样态,也能勾连起敌我双方隐蔽战线的激烈角逐和生死博弈,从而展现出哈尔滨解放前复杂多变、险象环生的艰窘形势,体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面对凶险危殆而慨然赴难、无畏前行。《野玫瑰》在主要人物渐次揭秘之中,不断重构故事的叙事倾向,作者以日军负隅顽抗和苏军进驻托管为时间轴,除了重点记述肩负重任的吕佰仁这一主要人物外,还续写了李刚、王秉坤、王洪德、吕宗义、李淑贞、于兰、关大海、韩子坤等一批忠贞不渝、个性鲜明的地下党员,这些人物对外公开的社会身份虽然不同,但他们秉持的信仰和承负的使命却是相同的,在处处暗藏杀机、潜蕴危机的哈尔滨,他们组织工人罢工、为抗联战士筹备物资、传递日军活动情报、收集731部队罪证等,宛如在刀尖上行走,成为哈尔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作者在作品中设置虚构了上百位人物,这些人物有的出生在哈尔滨本土,有的来自山东掖县,有的源自苏联红军,有的脱胎于日本军人,在这些人物相继出场和互相交集的过程中,读者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已经存在着或正在发生着情感纠葛,这种错综纷杂的情感关系,如同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尽数兜起人物之间的亲情、爱情、乡情、友情、师徒情、战友情、难友情等不同类型的情愫,以及其他一些难以归类的情感,但在作者眼中,这些情感均是由佑护国家和关切同胞这一民族大爱所涵育衍生的,即便吕佰仁先后与于兰、李淑贞所产生的真挚爱情在整部小说中占了很大篇幅,但这种充满温情与氤氲人性的真挚爱情,也是以恪守民族大义和秉持家国情怀为前提的,吕佰仁英勇牺牲的壮举其实就是在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驱动下完成的。《野玫瑰》中人物情感层次的丰富,直接淬炼了人物形象的丰满,无论是毁家纾难的吕宗义,还是宅心仁厚的王洪秀;无论是喋血捐躯的陶净非,还是心存善念的田野芳子,透过这些摇曳生姿的人物形象,读者在清晰地感受到书中人物命运坎坷与悲怆的同时,也深刻地体悟到人性的亮丽、良善与温情,一方面使读者向内触及和领受人物的血脉贲张,另一方面又启发读者向外追求和提纯个体生命的更高境界。
创作卷帙浩繁、体量巨大的长篇小说,对于作者的文学功底和艺术素养是一种考量和检验。长篇历史小说《野玫瑰》是一部极具红色意味的谍战小说,不仅人物众多、事件庞杂,而且叙事节奏快捷、故事推演迅疾,这就需要作者对故事结构和人物角色所隐含的复杂关系进行精妙把握,为了厘清故事悬念和叙事结构,作者较好地吸收了巴赫金有关复调小说的精辟论断,运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创作手法,铺陈架构哈尔滨地下党对敌斗争和山东掖县农民抗战两条线索,其中哈尔滨地下党对敌斗争为主线,山东掖县农民抗战为辅线,引人入胜的辅线是主线的前奏和序曲,扣人心弦的主线是辅线的深化和升华,主辅两条线索交相呼应、相契相融,共同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发展脉络,特别是两条线索叙述有分有合、摹写有缓有急,将作品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连成一体,构建起一个复杂多元且层次明晰的故事结构,组构成一个历时并行和适时交叉的艺术整体,一方面使作品故事更加完整和深透,引导读者随着故事的推演产生代入感和共情感;另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饱满,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察人性的复杂幽微与不可预测。与传统谍战小说将笔墨集中在搜寻破译情报方面不同,《野玫瑰》更加注重全文情节的完整运思,其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回肠荡气。与一般只在氛围营造上做功课的谍战小说不同,《野玫瑰》将艺术触角更多地伸向人物活动的情节与细节,以细腻笔触和传神文字,不仅塑造了吕佰仁、陶净非、李刚等以身许国、威武不屈的抗战义士形象,也摹绘了石井四郎、佐藤秀中、林宽重等灭绝人性、凶恶残暴的日顽分子形象,旨在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意在告知读者法西斯幽灵正在当今世界的某些角落逡巡和游荡。在作品中,作者为营造城市历史氛围也下了一番功夫,例如以舒缓美妙的语调讲述马迭尔宾馆和老独一处,以练达隽永的笔触描绘了中央大街两侧的西方建筑,以清新洒脱的文字追忆散发草图灰味儿的夯土墙,以简约深沉的语言敷陈车辆厂工人世代居住的三十六棚,以凝练精妙的笔致叙写抗联密营中的天然岩洞,等等,从而将读者思绪拉回到那个多灾多难的悲情年代。
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的名称是作品的“文眼”,是作品内涵、作品风格、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具象表现。《野玫瑰》以“野玫瑰”命名,显现出一种神秘莫测而又暗藏玄机的意蕴。作品中的野玫瑰是掖县吕家村为月季花所起的雅号,寓指高雅端庄、坚贞不渝、超拔脱俗的优秀女子,作品开篇第一章精妙地描绘了王洪秀、李淑贞两位蕙质兰心的“野玫瑰”,作品最后一章深情地状摹了秀外慧中的于兰、安列娜嬗变为吕家村“野玫瑰”,表明胶东大地上淳朴善良、守身持家的“野玫瑰”,经过十四年艰苦抗战在哈尔滨升华为杀敌御寇、以国为家的新型“野玫瑰”,正是这种奇崛而卓异的文学创意,赋予了这部小说浓郁的美学品格和诱人的艺术气质。
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严肃文学作品,长篇历史小说《野玫瑰》总体结构犹如一条河流,有时局促逼仄,有时宽阔恢弘,有时激昂澎湃,有时波平浪静,作者以繁复架构、周致逻辑和清晰层次,生动再现了哈尔滨谍战勇士对信念的敬畏和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情感的笃诚和对节操的恭奉,谱写了一曲雄浑悲壮而又千回百转的命运交响。鉴于《野玫瑰》表现的是一段并不为公众所完全知晓的惊心动魄的哈尔滨革命斗争史,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冷峻凝重的文字,以对历史空间的洞察与敏感,以对地理空间的切近和探寻,以对社会空间的透视和解构,于不动声色中实现了对哈尔滨抗战史的聚焦审视和深度勘察,于无声处完成了对哈尔滨特殊年代的“红色叙事”。
END
来源:刘金祥(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周怡倩
排版:王宇豪
审核:溪溪
关注西部时报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