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达·魔都号”商业首航,中国造船业演绎新质生产力

2024-01-13
来源:西部时报

■本报撰稿人 张芳烈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其中提到“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我国造船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发关注。

今年元旦,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就开始了首次商业航行。

1月7日,随着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乘客在上海下船,也正式标志着这艘中国制造的大型邮轮顺利完成商业首航。

“爱达·魔都号”这次首航之旅,航程达到了1119海里,从上海到达韩国济州、日本长崎和福冈,为期七天六晚。

“爱达·魔都号”首航结束后,很快又有3000余名出境旅客登船,这艘备受关注的大型邮轮将开启第二次商业旅程,开始转入常态化运营。

在中国造船史上,“爱达·魔都号”代表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中国正式具备了建造大型邮轮的能力,其和航空母舰、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共同构成了造船工业的“三颗明珠”。

这艘大型邮轮也因此成为新质生产力在造船领域的生动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爱达·魔都号”首航成功正在开启一个国产大型邮轮的蓝海市场,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上城市”引发关注

从体量上看,“爱达·魔都号”堪称一个海上城市。

这艘邮轮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总吨位达到13.55万吨,船上的2125间客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

作为一款邮轮,“爱达·魔都号”总计16层的生活娱乐区域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拥有千人剧院、特色餐馆、免税店等休闲娱乐设施。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截至2023年11月底5G基站总数达328.2万个),“爱达·魔都号”也成为全球第一艘5G邮轮。

这能满足人们对于高速网络的需求,乘客在船上期间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通信、多媒体、实时交互和高度个性化的网络服务体验。

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后,“爱达·魔都号”超过80航次的2024年全年航行计划已经确定,根据季节以及淡旺季不同,船票价格人均2000多元至1万多元。

随着旅游消费的快速恢复,预计2024年“邮轮游”将是一大亮点。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爱达邮轮公司,是爱达·魔都号的船东和运营方,据该公司透露,目前船票预订需求高涨。

有业内人士称,邮轮不仅仅是一种旅游产品,能为酒店、景点带来客流,同时也能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比如造船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邮轮属于产业链经济

“爱达·魔都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下属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历时5年设计建造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设计建造之前,光是科研攻关就花了8年时间。

建造完成投入运营前,又完成了两波试运营航次,这个大国重器才算正式具备了商业首航的所有条件。

这也表明,大型邮轮建造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

数据显示,“爱达·魔都号”全船拥有超过2500万个零部件,是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高铁列车的13倍。

据说国产大型邮轮光是设计图纸就超过15万份、重达2.1吨。

中船集团披露的信息显示,该邮轮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全船敷设的电缆长度达到了4750公里。

这冲击了多数人的普遍认知。

很多情况下,汽车往往被视为工业明珠,但一辆汽车实际上也只有2万个左右的零部件。

有资料显示,汽车行业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可以拉动相关产业链多达7个岗位。

与汽车相比,大型邮轮对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也更强一些。

有资料显示,邮轮经济有1:14的带动效应。

这倒不是指具体的工作岗位,而是产业带动。

作为“能在海上航行的星级酒店”,能够带动造船产业,以及酒店工程、旅游、零售等14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国产大型邮轮不仅仅是“旅游经济”,更是产业链经济。

“爱达·魔都号”的建造过程中,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动和管理361家一级供应商,以及1105家二级配套企业,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国产大型邮轮演绎新质生产力

“爱达·魔都号”让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芬兰之后,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因为在大型邮轮被视为船舶领域智能制造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的化身。

而且和中国的很多高端制造业发展轨迹类似,“爱达·魔都号”也再一次实践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

建造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建造过程中汇集了超500家全球供应商,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意大利的54家服务商建立合作。

有报道显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这艘巨型邮轮的建造工作。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建造,不但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更锻造了中国在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

这些技术有些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

比如船上搭建的数智化平台可以实现设计、采购、物流、计划等环节的线上应用,能同时处理20万条计划安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等等。

而且这次首航,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比如由敦煌研究院专家主讲的《文化瑰宝敦煌石窟》《敦煌石窟艺术》等系列专题讲座,游客体验了一场不可多得的“海上文化之旅”。

这也展示了运营方在邮轮运营方面的创新尝试。

由此,“爱达·魔都号”的成功首航和运营,填补了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国产大型邮轮领域零的突破,展示了中国船舶工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形象,也为后续2号船的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邮轮旅游已成热点

对于正在迅速恢复的中国旅游产业而言,“爱达·魔都号”的成功首航恰逢其时。

哈尔滨已经成为冬季旅游的现象级目的地,而国产大型邮轮又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海上高品质旅游体验之旅。

仅从邮轮旅游这个细分领域而言,“爱达·魔都号”也传递了中国邮轮运营复苏的强烈信号。

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经商有关部门,决定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从那之后,爱达邮轮、蓝梦、星旅远洋、天津东方、招商维京等本土邮轮品牌相继恢复运营。

外资邮轮更早就开始计划重返中国市场。


2023年5月,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就透露将于2024年上半年重启从中国母港出发前往周边国家的国际邮轮航线。

这是停航三年多以来,首家宣布重返中国市场的国际邮轮公司。

大约两个月后该公司就正式发布和开售2024年从上海出发的国际邮轮航线。

开售前三天,首日船票预订量为历史最高水平的两倍。

这展示了中国游客对邮轮旅游的旺盛需求。

去年7月中旬,MSC地中海邮轮也宣布将于2024年回归中国市场,并计划于3月16日领衔启航。

国际邮轮协会预计,2024年将有3570万人次乘坐邮轮,高于2023年的3150万人次。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联合发布的《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指出,预计2027年出海邮轮游客将达到3950万人次。

对于中国大型邮轮产业来说,随着“爱达·魔都号”的常态化运营,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多个性化旅游选择,同时推动中国相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