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苗岭中段。
简称“筑”。地处东经106°7′~107°17′、北纬26°11′~27°22′。北部和西部分别与遵义市和毕节市接壤,东部及南部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邻,西南部与安顺市毗连。总面积804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56%。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贵阳位于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联系的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联系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贵阳历史悠久,3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贵阳原为边疆民族地区,从夜郎、牂牁至贵州建省、贵阳设市,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行政建置与其他地区有别。自元代开设驿道以来,战略地位提升,是为西南战略要地。明代设贵阳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贵阳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销贵阳县,以贵阳城区及近郊设立贵阳市。贵阳是移民之区,明清及抗战时期的移民,推动了贵阳地区开发。建省以来,贵阳文教渐兴,抗战时期文化有较大发展。
自然资源
贵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使贵阳成为全国著名的能源城;丰富的铝土矿和磷矿使贵阳成为国内著名的铝城和磷城;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贵阳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贵阳地质构造稳定,地震活动较弱,信息网络设备的“安全系数”很高。水资源丰富,煤炭蕴藏量大,电力水火并济,能源稳定可靠。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宜居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强。优越的生态条件和能源优势完全符合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要求。
土地资源
全市国土面积8043.45平方公里,耕地1867.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3.0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总的特点是:①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贵阳市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59公顷,按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09公顷、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32公顷计算,贵阳仅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5.56%,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8.44%,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②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贵阳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3.46%。随着贵阳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量与控制指标的矛盾将更加突出。③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较突出。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黏土、铝矾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铝土矿保有储量5.66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矿床主要集中在修文县和清镇市,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个,其中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储量1.5亿吨,为国内著名特大型铝土矿。铝矿品位高,三氧化二铝含量平均在70%左右,铁含量平均小于5%,铝、硅比平均为7.87。磷矿储量13.47亿吨,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全国70%以上的优质磷矿集中在贵阳。煤炭储量20.88亿吨,“一市三县”及部分郊区有分布;铁矿储量2396万吨,硫铁矿储量2878万吨,汞(金属量)储量2683万吨。贵阳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查明的资源储量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以分布范围广的沉积矿产为主;②优势矿产铝、磷、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质量好,规模大,利于兴建规模开发的骨干矿山企业;③优势矿产铝、磷、水泥原料等勘查程度高,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及潜力大,能保证中长期开发所需,与之开发选冶所需配套矿产资源较齐全:④优势矿产多分布在铁路及高等级公路附近,市及周边电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外部条件好。全市被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近20种,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矿山有铝土矿、磷、煤、熔剂灰岩、冶金用砂岩、水泥原料、砖瓦原料、砂石等10多种。全市查明资源储量的239处产地中,约有二分之一产地已被开发利用。
工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贵阳经济极其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有“人无三分银”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一穷二白起步,开启了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大三线”建设为贵阳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给贵阳经济增加了动力和活力,西部大开发给贵阳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贵阳经济已驶入后发赶超的快车道。“十三五”以来,贵阳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吉利汽车及发动机、恒力产业园、比亚迪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宁德时代、奇瑞汽车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再次跨过一个千亿级台阶,达到5154.75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高于全国、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稳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