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边境小城如何买全球卖全球

2024-09-20
来源:西部时报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余 健 耿丹丹 童 政 尹 馨

跨境电商、海外仓、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正迅速改变西部边境城市外贸格局。这些地区也在外贸新浪潮中,寻找自己的新发展机遇。当前,西部边境城市外贸新业态发展情况如何?为促进新业态发展,当地有什么举措?接下来如何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下面跟随笔者走访这些城市,看他们如何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内蒙古二连浩特

全力拓展互市贸易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的边民互市贸易区里,一片忙碌景象:来自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货物经二连浩特口岸络绎不绝运进国内。

二连浩特市永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思扬告诉笔者,近年来,在二连浩特的进口商品中,以落地加工申报的商品为主,占比达90%以上,包括白俄罗斯冷冻带骨牛肉、俄罗斯亚麻籽、蒙古国未梳山羊绒等。货物多的时候,一天能进来十几台车。这两年,进口的商品还有巧克力、奶粉、蒙古袍等,不少边民通过直播进行二次销售,销量不错。

二连浩特市是全国13个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政策试点城市之一,其边民互市贸易区享受蒙俄、朝韩、中亚五国以及白俄罗斯、乌克兰等15个国家的进口商品政策。目前,二连浩特正在大力培育发展以“互贸+落地加工”为重点的新业态,全力拓展互市贸易和落地加工商品种类。今年1月至7月,二连浩特市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4.27亿元,其中落地加工4.17亿元、二次交易商品1066万元,参与边民超过15万人次,参与互贸交易的边民收入增加明显。

二连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北与蒙古国口岸城市扎门乌德隔界相望,两市相距4.5公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边境陆路口岸城市。作为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综合性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在进出口商品种类、运输能力上具有突出优势,目前拥有铁路、公路、航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

近年来,二连浩特依托口岸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等主导产业,积极探索中蒙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三区”协调联动发展。今年1月至7月,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218万吨,同比增长9.2%;进出口贸易额263.5亿元,同比增长9.5%;验放出入境中欧班列2033列,同比增长11%。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一带一路”研究所副研究员照日格图认为,近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与有关国家在农牧业、能源矿产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进一步加强边腹互动,完善边腹互补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边境地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高效匹配区域经贸、产业需求,促进边腹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相互支撑、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边境城市对外贸易协作机制。

二连浩特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封关运营。推进互贸区出口通道及卡口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启动出口业务,实现日用百货等通过互市贸易渠道出口。此外,积极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范围和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平台服务企业降低园区内服务企业经营成本。

新疆霍尔果斯

口岸功能更趋多元

随着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直播带货等数字化外贸方式正成为一些外贸企业获取订单、推动品牌出海的重要途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跨境直播团队活跃在各个商铺,成为霍尔果斯外贸发展的新亮点。

“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间!”一大早,电商主播吾丽达拉衣·别克塔衣手持手机就开启了忙碌模式。吾丽达拉衣·别克塔衣是义乌国际商贸城跨境电商直播项目聘用的20多位国际主播之一,这20多位主播分别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不同国家,用俄语、哈萨克语、汉语、英语、吉尔吉斯语、塔塔尔语、乌兹别克语7种语言介绍中国商品,主要面对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消费者。

霍尔果斯义乌国际商贸城(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兴忠介绍,今年他们要做500个电商直播间,其中300个面向国际市场,将积极对接中亚的百万粉丝自媒体达人,与其达成合作意向,让中国优质产品更好“走出去”。

笔者在同样位于霍尔果斯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中广至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看到,十几辆集装箱半挂车正装载海外包裹,准备发运至中亚及俄罗斯等地。霍尔果斯中广至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勇介绍,得益于霍尔果斯“邮商邮跨境组合接力”运输模式,出关时间平均缩短4天至5天。据悉,“邮商邮跨境组合接力”是一种创新跨境运输模式,通过整合邮政和商业快递公司的资源,实现邮件和货物的快速运输。

近年来,霍尔果斯片区把跨境电商产业作为加快培育综保区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分拨中心、跨境电商监管查验中心、国际邮件交换站(互换局)等功能场所,同时引进多家外贸龙头企业,实现了9610、9710、9810、1210等跨境电商出口报关模式全覆盖。截至目前,霍尔果斯综保区有34家跨境电商企业,今年1月至6月跨境电商实现贸易额27.31亿元,同比增长8.72%。

霍尔果斯持续加快对外开放,尤其是去年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成立以来,TIR、铁路快通等项目率先在此落地,口岸跨境电商、新边民互市陆续投入运营,口岸功能的多元化发展不断催生外贸增长新动能。另外,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申报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推进20万吨粮食仓储基地建设,打造进口粮油储备加工基地,申建完善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功能区建设。

政策优势和功能区叠加是招引企业落地的重要保障,今年1月至6月,综保区落地跨境电商企业30家、保税加工企业23家、保税物流企业40余家;实现进出口总值270.47亿元、同比增长101.8%。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巴特尔表示,将充分发挥“综保区+配套区+自贸试验区”多重政策叠加优势,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建设上发挥好排头兵作用。

广西凭祥

跨境电商加快聚集

在广西凭祥市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区的跨境电商直播基地,主播们正对着镜头向东盟国家消费者介绍商品。服装、化妆品、小家电等是他们重点推荐的品种。

据悉,该电商直播基地有实景直播间20间,开放式仓播直播间5间,有小语种青年主播40多人,日均直播60余场次,场均销量3万余元。今年1月至7月,直播基地线上销售额累计超过3.5亿元。

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1年3月,凭祥建成并运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清关中心。截至目前,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有27家电商企业进驻,其中17家电商企业成功开展业务。今年1月至7月,凭祥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超400%,规模超过2023年全年总额。

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凭祥积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落户发展,整合仓储物流、主播培训、供应链服务、进出口贸易等产业链资源,建立跨境电商物流边境仓,打造集采购、冷链、仓储、加工、交易、配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凭祥市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云彪介绍,近年来,凭祥市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找准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接东盟国家,强力推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利用成熟的园区基础设施以及口岸物流优势,凭祥精准招商,引进菜鸟网络等企业,以此吸引了崇左安永、广州信诚、广西飞越供应链等企业落户凭祥市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区。同时,凭祥加大对落户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设置跨境电商选品中心、边境备货仓、分拣集货仓,加快形成跨境电商产业聚集。目前,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内共有一个跨境电商选品(备货)中心、一个跨境电商直播基地、两个跨境电商分拣集货仓,总面积1.8万平方米。园区企业今年1月至7月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29.89亿元,占凭祥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48%。

同时,凭祥市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推动本地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与深圳内衣协会等国内生产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发挥跨境电商一日达东盟的高效物流优势,以及备货、直播和集拼分拣全产业链优势,吸引制造业企业将产品备货至凭祥边境仓,通过跨境电商贸易形式,拓展东盟市场。

园区工作人员周云彪表示,为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入驻,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

云南红河

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今年8月30日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从最初的蓝图构想,到如今的欣欣向荣,云南自贸试验区不仅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和窗口,更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五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缝纫机发出有序的“嗡嗡”声,各条服装生产线正在忙碌地运转……夏末初秋,走进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前两年,纺织服装产业园规范化的厂房次第落成,随着唐立特纺织品、观品科技等企业的入驻,河口县这座边境上的小城,迎来了发展的高潮。高水平高质量建设沿边产业园区,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扎实举措。

2019年,这一片区基础设施薄弱,引入产业难度大。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合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龙蜀昆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张地图,上面标满了红河片区重点项目的位置。五年来,红河片区积极围绕国家产业和投资导向,谋实项目储备、做实项目前期、抓实项目建设,构建“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推进一批、落地转化一批、达产见效一批”的梯次推进、闭环运行的格局。

经过5年的建设发展,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口岸功能设施、水电路气等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食堂、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生活基础配套设施逐渐建成……园区设施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承接能力持续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筑好“巢”之后,如何引“凤”来?四川独盈商贸有限公司的故事,在片区内最具代表性。

郭童琳做服装生意已有十几年,曾在江苏省办服装厂。2023年,她经招商引资来到云南,一番考察之后,决定将新公司落户红河片区。

企业入驻,无论大小,红河片区(河口边合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都会认真梳理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惠企政策,建立起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多环节、全链条、一体化的服务保障,确保“企业有问题、现场有落实”。同时,组建审批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真正实现企业“拎包入住”,项目“落地开花”。

几次和政府工作人员接触下来,郭童琳心里有了底:“当时公司的注册过程非常顺利,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手续,这里的服务模式真是贴心又高效!”

今年3月,该公司的厂房、设备都筹备就位,开始试验性生产,5月正式投产。现在,第一批双面呢羊毛大衣已经上了生产线,一个月能缝制30000多件。

“和普通的单衣不同,双面绒的工艺有一部分需要手工缝制,机器无法替代,我们从外省过来人生地不熟,到哪里去找会手缝的技术工人?”生产面临新难题,郭童琳想起工作人员对她说的话:“有困难,找专班。”

红河片区管委会了解到郭童琳的困难后,提出多项举措帮助企业招工。由纺织产业链专班牵头,对接各乡镇、社区、村委会,组织起附近村寨里的瑶族绣娘,开创“助企发展,利民增收”双赢局面。

“本地绣娘手艺好,经验丰富,甚至不需要培训,给她们一件样衣就能比照着做好。”郭童琳对当地绣娘的手艺赞不绝口。目前,厂里总共招到70多名工人,“我们计划到明年春节,实现产量30万件,总用工需求将达到300人。”

与此同时,红河片区创新举措做好用工保障,开通绿色通道,试点外籍人员入境务工“团进团出”模式;成立涉外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设立国门法院诉讼服务、少数民族调解、金融纠纷调解等工作站,提供集约化、“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

2023年1月,红河片区和越南老街省经济区签署友好合作协议,鼓励两地园区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合作,逐步建立优势互补、产业对接、技术合作、信息互通机制。2024年5月,红河片区首次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成功举办中越跨境产业合作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招商新模式。

“我们在一张‘白纸’上建起了东、西两个片区的产业园,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园区发展的‘双向奔赴’。” 龙蜀昆说,“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能级,为红河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先行先试,到“创”出特色,再到协同发展,红河片区一步一个脚印,串联起资源互补、产业集聚、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路径。

广西东兴

这里不知身是客

东兴是广西的西南门户,与越南芒街市仅一河之隔,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别看它只有21.8万人口,去年全年,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达554.9万余人次,排名全国沿边口岸第一位。这座刚刚接入全国铁路网的小城,有怎样的魔力?

东兴市高铁站的布置很有特色,卫生间门口的标识,分别用壮族头巾与京族尖顶的葵帽区分男女。

高铁站内空间宽敞,站外就是公交站点。现在从东兴市出发、抵达的高铁班次虽然不算多,但公交公司特地在站门口安排了接送车辆,方便乘客接驳。

34岁的温岭人杨安定在高铁站口接上我们,“我请你们吃‘至尊海霸王’海鲜粉吧,”杨安定对公司门口的小店很推崇,“店面看上去不太好,但粉的味道真的很棒。”

这位曾在越南河内读大学的年轻浙商在东兴已逾10年,他早已熟悉了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他开设了东兴市知名的红木贸易公司、加工厂,和东兴的朋友搓着广西规则的麻将。

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是红木原木原产地,它们在越南粗加工后,沿着铁路、公路被送往东兴市,在这里进行精细加工、组装成红木家具。基于旅游城市的旺盛人气,杨安定拥有了来自全国的客源。

33元一碗的海鲜粉分量很足,新鲜的虾、扇贝、墨鱼铺得满满当当。杨安定习惯性地舀了一勺辣椒,撒上一小把香菜,“你们先尝尝汤,特别鲜。”

杨安定几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东兴人了,他的父母也住在东兴,经常往返越南与中国,做纺织生意。表弟和弟媳做越南商品的经销与运输生意。两个孩子则在东兴当地的学校读书。

“别看东兴不大,之前没有通高铁,出入境人次已经是沿边同类口岸全国第一了,现在通了高铁,出入境人次会更多。”杨安定的信心很足,更多的客流,意味着更多的生意机会。

“除了跨境旅游的游客,防东铁路的开通,最大受益者还有中越两国的商人。从国内中南西南地区的城市到越南做生意,朝发夕至成为一种常态,城市间交通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贸易往来。”广西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谢柱军说。

看好这座边境城市发展的,不止中国商人,每天早上,数千名背着大包小包的“跨国上班族”从越南芒街市集中入境,浩浩荡荡的队伍成为东兴口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越南到中国跨国上班的人们,有的是咖啡馆店员,有的是导游,还有的在东兴做小商品贸易。

27岁的越南姑娘武氏清心就是其中的一员,她骑着心爱的小摩托,在15分钟的车程后便到了口岸。

“这条路我走了10年,以前我是打工的店员,每天匆匆忙忙赶来,怕来晚了老板生气,现在我自己是老板,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武氏清心说得很有底气,不过自从去年4月盘下了口岸边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的两个店面后,武氏清心没有一天让客人在店门口等待。

她家店铺招牌很醒目,左右两边写着“越南妹店”,正前方的大招牌正是她的名字——清心越南特产批发。店里卖的是越南特产,有咖啡、水果干、红茶、佛灵油等。

武氏清心的生意很好,这与她的高颜值、微笑脸,以及带着一点点口音的普通话不无关系,游客们一边购物捧她的场,一边教她把生意做到网上,武氏清心在抖音、小红书上开设账号,甚至把越南特产卖到了东三省。

“有空的时候我也想去中国其他地方逛逛,上海、万里长城,还有什么?我又忘了,好多好多地方的。”武氏清心带着招牌式的微笑说道。

在东兴,杨安定、武氏清心们的事业,与边境贸易的发展紧密相连。东兴市外贸出口货物主要有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鞋材等,进口货物主要有棉纱、鲜活水产品、水果等。去年1月至11月,东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39.02亿元,同比增长136.8%。数字的增长,是两国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拓展的映射。

图片提供:文中相关单位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