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 “长征”诞生的地方

2024-09-20
来源:西部时报

■图文/西昌市人民政府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古称邛都、建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地区,是攀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必经之地,被誉为“蜀滇锁钥”。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卫,清雍正六年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故名“西昌”。

1935年,中央红军过凉山,在礼州土官庄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在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50年西昌解放,设立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1978年西昌专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西昌撤县设市。

西昌市幅员面积2882.9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96.6万人,城镇化率为70%;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素有月亮城、太阳城、航天城、小春城之美誉,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文化发展

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西昌文化古朴,民族风情浓郁,拥有综合文化站2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古籍文献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春秋时期建有邛人部落。从西汉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西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重镇,明清古城——建昌卫古城保存完好,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境内有汉、彝、回、藏等3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4个,拥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世界级文化瑰宝——彝族火把节。火把节、彝族年、开斋节等民俗风情厚重浓郁,非遗“朵洛荷”、艺术奇葩“达体舞”、实景火秀“阿惹妞”精彩纷呈,醉虾、砣砣肉、火盆烧烤等特色美食应接不暇,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南红玛瑙绚烂多彩。

资源储备

西昌是中国同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地区。西昌拥有林地265.956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60.14%,拥有草原1.58224万公顷,拥有湿地0.00627278万平方公里,拥有森林14.80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37%,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21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0.1392亿立方米,并且拥有古树名木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76种,拥有全国面积最大、成效最好的飞播林区——东西河飞播林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荣誉。凉山为千河之州,西昌是百河之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降水量达993.0毫米,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7亿立方米。西昌矿产水能资源得天独厚。西昌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探获矿石储量:钒钛磁铁矿约38亿吨、石灰岩11216.49万吨、花岗岩148.21万立方米、建筑用玄武岩、闪长岩3666.06万立方米、硅石矿42.91千吨。西昌矿石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取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有色金属、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是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域。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西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拥有A级旅游景区12家,是中国攀西地区阳光度假旅游核心区,地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1500米海拔高度,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境内及周边地区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卫星发射基地等众多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养生栖息地、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建成2万亩的邛海湿地公园,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增加至3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城市生态保护湿地。2023年,西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0028万吨,氨氮排放量0.00021万吨,颗粒物排放量0.362万吨,这离不开邛海湿地涵养水土、生态净化的功能。西昌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等荣誉。乡村旅游瑰丽多姿,成功打造了以安哈“螺岭彝风”、樟木“茅坡樱红”等为代表的“乡村十八景”,形成独具民风、民俗特色的风情生态旅游长廊,是全国最富活力的乡村旅游县市。

经济发展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占凉山州三分之一,增长8.7%,增速全州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1亿元、增长4.4%(增速全州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326.3亿元(占全州41.86%)、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60.5亿元(占全州36.85%)、增长9.7%;规上工业总产值520.5亿元(占全州39.1%)、增加值增速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2亿元(占全州43.69%)、增长11.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0.47亿元(占全州7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12亿元、增长5.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6.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提升7位,位列第85位。

基础设施发展

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西昌处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积极构建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西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0.0145万公里、公路里程0.1599665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0.0058万公里,拥有高铁站1个,桥梁171个,客运站3个,货运站1个民航机场1个。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成昆铁路复线3小时内可达成都、昆明,乐山-西昌、宜宾-西昌高速铁路全面启动;西昌至昆明、成都高速公路改造完毕,5小时即可到达,西昌至乐山、昭通、香格里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青山机场是国内拥有一流设施的支线机场,年运送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并已开通至成都、昆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福州、济南、深圳、海口、南宁等多地航班。同时西昌也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已建成佑君500千伏、裕隆±800千伏等多个大型输变电项目,已建成洼垴电站、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已基本建成邛海支渠、河西渠等中小型灌区渠系工程,在安宁河沿岸形成完善的灌溉渠网。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